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小電驢”——電動自行車憑借其便捷、靈活的特點,成為了許多人日常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而從2025年9月1日起,新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即將實施,這一變化將對廣大電動自行車使用者、銷售者以及整個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
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有多項重要規定。其中,塑料重量占比被限制在5.5%以下,這一規定明確了電池類型及部分部件不計入塑料質量的范圍,如電池模塊/模組外殼、導體的絕緣材料、擋泥板、空氣開關、轉把與把套、輪胎、后視鏡外殼等。同時,新國標落實“一車一池一充一碼”,增加對蓄電池狀態等關鍵安全信息的監測,極大地提高了車輛整體安全性能。此外,用于物流或商業租賃的經營性電動自行車必須具備北斗模塊,其他類型電動自行車雖設計有北斗模塊,但消費者可選擇是否保留,這為車輛的定位和管理提供了便利。
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自行車時,務必注意相關參數,否則車輛將無法上牌。首先要認準新國標標識,車輛需標注“GB 17761 - 2024”激光防偽碼,同時要檢查合格證、3C認證是否齊全。其次,新國標電動車參數有諸多變化。取消了強制腳踏板的要求,允許安裝后視鏡;鉛酸電池車型限重放寬至63kg(原55kg),可裝載更大容量電池,續航增加約30%,而鋰電池車型仍限55kg;電池、控制器、限速器實現“三碼綁定”,私自改裝任一部件將導致車輛無法啟動,例如更換電池需與原裝充電器匹配,否則無法充電或騎行。
在整車生產端,工信部聯合各省級單位對重點生產企業開展標準化宣貫工作,確保在主要電動自行車產業聚集區域內提前完成新車型設計和零部件匹配。企業需停止生產基于舊版標準的產品,并依據新標準完成設計、樣車試制與第三方檢驗。認證申請也需提前啟動,確保在2025年9月前完成全鏈條轉型。各地工信與市場監管部門建立推進臺賬機制,對轉型進展進行跟蹤指導,對轉換節奏緩慢的企業開展定向輔導,支持產線升級與結構調整,推動新國標產品按期落地。
電動自行車產品全面納入CCC認證(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體系,認證過程嚴格按照《技術規范》標準執行。認證機構需開展全流程合規核查,包括企業質量保障能力評估、產品一致性檢測及獲證后抽查。認證機構不得簡化流程或降低審核標準,所有不符合認證規范的車輛將無法獲得證書。同時,認證單位須對質量安全數據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結合市場抽檢與用戶反饋,及時調整認證策略,必要時可暫停或撤銷存在隱患的產品證書。對于基于舊版標準的產品,認證機構應主動提示企業評估產量、庫存及清倉時限,謹慎申請延續認證。
銷售環節執行明確限期,符合舊標準但于2025年8月31日之前出廠或進口的電動自行車,可銷售至2025年11月30日,之后不得進入市場。市場監管部門將重點排查未獲CCC認證證書、改裝結構、電氣系統或蓄電池規格的違規產品,并依法查處相關行為。網絡交易平臺也被納入監督范圍,嚴禁發布或銷售不符合《技術規范》的整車及零部件產品,包括未達到國家安全標準的鋰電池、充電器等。違法改裝、虛假宣傳、銷售假冒產品等行為將受到嚴肅處理。
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在新國標實施后,購買電動自行車時要更加謹慎。一方面,要仔細了解新國標要求,選擇符合標準的車輛,避免購買到無法上牌的產品。另一方面,對于手中現有的舊國標電動自行車,要關注當地的政策規定,合理安排使用和更換時間。如果在2025年11月30日前購買舊國標電動自行車,要確保其是在2025年8月31日之前出廠或進口的。同時,在使用電動自行車過程中,要遵守相關安全規定,不私自改裝車輛,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關注一些品牌推出的以舊換新活動,在新國標實施的背景下,合理升級自己的“小電驢”。
總之,9月1日起實施的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是為了提高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規范行業發展。無論是生產企業、銷售商家還是消費者,都需要積極適應這一變化,共同推動電動自行車行業朝著更加安全、規范的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注新國標帶來的影響,為自己的出行安全和行業的健康發展貢獻一份力量。